当前位置:养殖技术 > 养猪 >

规模猪场存在生存危机,这还普遍不为人们所认识

2018-12-21 15:33 来源:猪价格网

规模猪场存在生存危机,这还普遍不为人们所认识。

去年这个时候,全国乳制品工业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但畜牧业整体上是健康的。

第一,我就谈谈当前畜牧业的新特点

1.散养户减少,规模猪场也面临生存危机。

多数农民退出畜牧业,不少地区开始放弃畜牧业,在中国全民养猪的时代已经结束。“富不养猪”、“穷也养不起猪”的现象并存。因为规模化生产不是每个农户都能干的,散养户肯定减少;因为养猪不如进城打工,打工还不用什么投资。

规模猪场存在生存危机,这还普遍不为人们所认识。这其中,最大的制约来自规模场粪污处理的环境成本和代价。这一点,在广东等发达地区以环保的名义驱赶规模猪场的现象相当普遍。东莞已经说三年内不让养猪了,他们也真赶。在靠近广州的另一个地区,也暗着给畜牧局长下任务:不准再上一个新的猪场。

但是我认为,有耕地的地方就应该保留相应的畜牧业。并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是把一些好的猪场赶跑了,差的猪场还留着。因为差的猪场没走之前,国家就开始补贴了。差的猪场认为‘国家都让养,你怎么不让养’。

有的地方不养了,那是机会,因为市场空出来了。养猪的人在减少,吃肉的人在增多,规模化是方向。但至少在今天,规模养殖场不可能包打天下。要善待养猪的农户,不只是散户承担一半的猪肉供应,而且规模场老板也不直接养猪。真正的养猪人都还是我们农民。

有人说散养户造成了市场的波动,可这两年的猪价波动伴随的是散养的减少,规模化快速增长。

更有人说,疫病也是由散户造成的,这实在是不公平。北京一位处长告诉我,散户死猪是一头一头往外拉,而规模场是一车一车往外拉。应该承认规模场比散户管理好许多,防疫力量也强些。但是传染病流行时,都建议不去人多的场所;而到了猪场,怎么就密度大反而更安全?是终身用药,还是别的什么更有利的因素?

最好,规模场和散养户不要相互指责,中国的市场是比较大的。你把散户都砍掉了,那就减少了一半的肉,这怎么办?就是减少三分之一的肉,也是不行的。

还有,要注意规模化造成的环境灾难。有的地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污染问题说是治理,但是检查团一来是开的,一走肯定又关了。如果老开着,猪场肯定亏本,白养了。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适度规模应该怎么做?

我有一个办法是:在顺应规模化大势的同时,要注重城乡均衡。对销区、非主产省的主产县、非主产县的重点乡镇、非主产乡镇的专业村、一般乡村的专业户加强建设,才是保障全国畜产品供给和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最基础性工作和最基本措施。

2. 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

这话也许不太公正,但从这两年的情况看,这是事实。疯牛病在发达国家比较多,禽流感在亚洲比较多。

第二、饲料粮将成为中国粮食消费的第一大项

中国口粮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城里人口粮消费下降比较厉害,农村居民口粮消费也在下降。应该说消费的减少部分是可以满足新增人口的口粮需要。那么,我们粮食缺在什么地方呢?

今年的形式比较好,不缺;但保不了五年后不缺。10年左右,很多人说饲料粮是要进口的。这里要导出的结论是;

1.中国的粮食问题主要是饲料粮的问题。

2.专用饲料粮的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大任务。比如有的地方种养换位,为养而种的时代将会慢慢到来。

3.现在,有七八个省农户饲料用粮大于口粮,比如东三省、四川。这是一个趋势,可能还会增加一些省份,但是不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