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中国“猪肉价格症结”的经济到底怎么了?

2018-12-24 11:24 来源:猪价格网

  6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6.4%,创3年来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对CPI贡献超过20%。猪肉价格如此上涨实属罕见,下半年要想有效控制通胀,首先必须控制猪肉价格。那么,猪肉价格上涨的症结何在,又要如何破解这一症结?

  猪肉价格中国式通胀的典型标本

  作为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肉类,猪肉的价格波动,不仅在统计学上影响CPI指标的走势,更是在事实上影响居民的物价体验。猪肉是物价传导链条的极重要一环,对宏观经济及政策的影响很大。谓之事关稳定大局,亦不为过。

  眼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通胀遭遇战,而猪肉价格的调控则是其攻坚部分。持续走高的猪肉价格,既有短期的因素,也有长期因素;既有产业本身的因素,也有金融方面的因素。

  这也正是通胀探因的视角。猪肉价格因此可以作为观察中国式通胀的一个标本。如何破解中国经济特有的“猪症结”?猪周期叠加宏观经济周期,难题何解?

  经济周期遭遇“猪肉症结”

  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走高。淡季不淡,进入夏季尤其是6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更是一飞冲天。截至目前,零售市场的猪肉价格依然不稳定。一头出栏的生猪价格,则从往年的11元每公斤上涨到23元每公斤。

  然而,有关调查却显示,从养殖到销售的一系列过程中,高涨的猪肉价格并没有为养殖户甚至是经销商带来高额的利润。支撑猪肉高价的并不是利润,而是货源减少、养殖成本增加、市场价格带动等因素。

  这个情景似曾相识。就在区区数年前的2007年前后,国内猪肉价格同样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运动。彼时,猪肉价格同样牵动着CPI的神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者的走势。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猪肉价格的波动期一般为3年。具体而言,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猪价处于上升期,养猪盈利较多;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处于回落期,养猪略盈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处于低谷期,养猪亏损严重;2010年6月开始,猪价止跌回升,现正处于上升期。

  中国经济能否承受每三年爆发一次的“猪肉症结”?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表》数据显示,7月上旬猪肉价格继续走高,比6月下旬上涨了1.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CPI数据节节走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CPI同比涨6.4%创三年来新高,其中猪肉价格飙涨的拉动作用就占了两成。

  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滑乃至硬着陆的担忧依然部分存在。根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GDP从一季度增长9.7%到二季度增长9.5%,GDP增速是否显现放缓迹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对此回应称,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对于猪肉价格的上涨成为新的涨价因素,盛来运并不避讳。不过他表示,要全面看待猪肉价格的上涨,“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猪肉的价格波动上。”

  6月份猪肉价格之所以出现同比57.1%的涨幅,盛来运称,主要还是因为去年的基数比较低,2009年、2010年猪肉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尤其是2010年6月份,猪肉价格比较低。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去年这个时候猪肉价格比较低,养猪效益差,所以很多生产者减少了存栏量,不愿意养猪,造成了今年上半年猪肉的供给不足。此外,上半年以来出现了瘦肉精事件,也加大了市场的波动。

  猪肉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推动。与2007年的那次上涨相比,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机制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人工成本、饲料成本、环境治理成本、运输成本等的增加,推高了养猪的综合成本。

  因此,盛来运表示,要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特别是要加强生猪的生产和供应。

  温总理10天内

  三次关注猪肉价格

  猪肉问题纳入决策层的视野。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稳定猪肉价格的措施。此外,农业部等多个部门也宣布出台针对生猪生产的扶持与保障政策,以稳定猪肉价格。

  外界还注意到,在短短十天之内,温家宝总理三次对猪肉问题表示关切。

  2007年猪肉价格较快上涨,国务院及时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扶持规模化养殖等措施,猪肉价格在半年内稳定了下来。业内人士指出,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大量投放流动性之后,此次“猪症结”成因更为复杂,把目光局限在生猪产业链上是不够的。

  换言之,当前猪肉价格的暴涨即“猪症结”,正是中国式通胀的缩影。这显然需要更为全面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思路。

  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此指出,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落实长期的扶持和保障措施,尽量减缓周期性波动,防止大起大落。

  国务院六大措施剑指要害

  国务院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加强对养殖场的投资与补贴政策;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免费强制免疫和无害化处理补助等政策;强化信贷和保险支持,增加对规模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并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强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

  农业部也提出,将采取六项措施发展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为猪肉价格长期稳定奠定基础。一是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等中央扶持政策;二是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三是加强对生猪主产省的督导检查与指导服务;四是切实强化生猪疫病防控;五是继续抓好生猪“瘦肉精”专项整治;六是增加固定监测点数量,及时掌握生产和市场动态变化情况,强化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

  商务部则将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上加大对生猪生产扶持,将出台一系列保护和促进性的政策,保证猪肉市场稳定。

  就未来猪肉价格走势,专家认为,随着价格对生产的刺激和消费的调节,生猪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预计今年七八月份后猪价同比涨幅将逐步回落。但受养殖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猪价将总体保持高位。

  莫把责任都推到猪身上规范市场才是大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6月份食品类的肉禽及其制品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占CPI涨幅的21.4%。

  一时间在大家眼中猪肉成了CPI高企的“罪魁祸首”,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不能把责任都推到猪身上。这次为猪的“平反”,也引发了我们的理性思考,猪肉价格为何有如此大的波动?怎样才能长期有效地解决价格大幅波动这一问题?

  众因素叠加助推猪肉价格

  在市场的调控下,猪肉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本是正常现象,然而今年猪肉价格飞涨却让广大消费者叫苦不迭。去年3月份,统计数据表明猪肉价格下降了8%,而今年6月份竟上升了57.1%。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促使猪肉价格上涨首要因素还是生产周期性,在2008年,生猪收购价维持在每斤8到9元的水平,而2009年生猪收购价格跌到近几年来的最低潮,每斤在4.5元左右。面对2009年的低潮,大批散户无力抵抗,只能选择“撤离”养猪业,便造成今年猪肉供应紧张导致价格的上涨的局面。2008年同样出现过这种情况,其实这又延续着以前出现过的三年一个的养猪周期。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养殖户势必会继续增多,可以保证后续猪肉的供应。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也表示,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推动。由于猪肉行业高度分散,养猪户难以快速对需求的起落作出反应。去年猪肉供过于求令价格受压,打击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现时供应短缺。

  其次,玉米等部分饲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养猪成本。玉米价格同比涨了9.8%,养殖企业玉米平均进价上涨了9.8%,劳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也相应增加,从这个角度讲猪肉是多个成本上涨的最终体现。

  袁钢明对此表示,养猪也有粮食本身的价格问题。如果要想把成本稳定下来,最重要的是粮食生产要稳定,也就是粮食价格不能随季节的变化波动得太厉害。所以还要加强农业生产的生产技术,或者保证粮食生产成本要保持稳定。

  规模化养殖或是有效途径

  我们国家散户多,规模太小,并各自分散决策,而且决策的期限又比较短,没有形成一种长期投资,没有抗击波动的能力。相对而言,大型养猪户对低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在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能够支撑供给。

  针对我国养猪业目前的实际情况,主要还是真正增强养猪户抵御波动的能力,下一步可考虑扩大养猪规模,科学养殖并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从散户模式过渡到规模经营,也是我国养猪业的必经之路。成熟的规模化经营,会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猪患病的危险;而且机械化作业,长期来看也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

  规模化养殖或是避免猪肉价格过度波动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散户还没有完全撤出,而规模经营还远没有形成成系统。据了解,一些大型企业看中了国家政策的倾斜而进入养猪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起了现代化的养殖工厂。

  继2008年高盛斥资2亿至3亿美元,在我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后,今年也有一大批企业加入了养猪业的行列,今年3月网易养猪场落户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占地1200亩。

  网易的加入旨在形成一种科技的养猪模式,并为我国的养猪项目带来一场猪肉革命。与高盛、德意志银行乃至复兴集团郭广昌养猪的纯资本投资行为不同,网易CEO丁磊表示,养猪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我国实验出“第三代养猪模式”,主要是倡导福利养猪,品质优先,生产安全、健康、美味的猪肉。

  今年5月,海南西部兴起养猪产业热潮,使西部地区养猪进入大发展时期。海南海棠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在儋州王五镇兴建立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儋州鹏翔农业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现代化种猪场。

  这些大企业的加入有利于形成规模化养殖,自然也就增加了对波动的抵抗能力,保障市场平稳供应;大企业的加盟同样带动大量资金涌向我国农业产业链。

  完善市场建设是长久之计

  猪肉不是蔬菜,蔬菜的周期相对较短,而猪肉的周期要长得多。所以短期的调控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要想稳定我国猪肉市场,仍要完善长期有效的市场机制。

  对于猪肉价格的走势,日前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猪肉价格仍没有见顶迹象,生猪价格的同比上涨幅度已经远远超过猪肉的同比上涨幅度,这可能导致了未来猪肉价格进一步上升。

  针对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带动了物价上涨,甚至影响了群众生活的情况,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五大举措促进生猪生产。接下来首先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其次是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三是强化信贷和保险支持。增加对规模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为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第四是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在年底前各地全部建立起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五是加强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

  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是市场建设的重要保证,这样既可以保护生猪饲养积极性、促进生产,又能避免猪肉价格过快上涨,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完善市场建设是仍是治理价格波动的长久之计,目前养殖户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仍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可以借鉴证券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加大投资者教育进行风险揭示、引导机构投资者入场、倡导长期投资理念等,从而避免市场的过大波动。不完善市场的建设,我们以后可能就不只要承受蔬菜和猪肉的价格起伏了。

  3位家庭主妇看肉价升空

  自从猪肉价格上涨以来,我国食品价格的上涨也越来越明显,与老白姓相关的肉类,食用油,蔬菜等产品的价格上涨使得家庭主妇们有了点捉襟见肘的感觉。一些专家也表示食品物价的上涨使得一些家庭的支出增加了30%-50%。这一点更是体现在了中低层收入的家庭当中。

  李女士是从河南来京的打工者,她对记者说“我们俩口子从河南来京打工每个月收入也就两千多元钱,刚开始来北京时每个星期还能吃上肉,但是现在二十多块钱的猪肉价格真是让我们承受不起,以前每月家里5口人吃饭400元左右就够了,现在没有六七百元很困难。所以为了节省开支也就不经常吃肉了。”可以见得现如今猪肉价格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是相当大的一个负担。

  住在青塔小区的张大妈的家庭属于工薪阶层家庭,每月收入大概有五六千元左右,她每天早晚都会去菜市场溜达关心一下价格动态。张大妈对记者说时不停挥手,“吃不起了啊,现在这猪肉价格都比牛肉贵了,天天吃还不得吃穷了啊,以前买肉十几元,现在一下涨这么多有点儿让人承受不起了。”单独一个猪肉价格的上涨就让不少人们对于消费上有了这么大的压力,更何况猪肉价格上涨之后带动整个消费市场的价格上涨呢。

  刘女士的家庭条件很好,家庭月收入在万元以上,刘女士也对猪肉大涨一事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价格上涨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价格上涨要有一个度,不能涨价涨的太离谱了,这样即使收入再高的群体对待价格上涨也会有抵触的心态,之前家里食用猪肉很普遍,因为便宜嘛,所以就经常性的食用猪肉,但是现在猪肉价格的一再上涨也使得我考虑用其他肉类代替猪肉,比如牛肉、鸡肉、鱼肉,还是为了节省一点嘛。”从刘女士的话中听出即使是收入高的家庭也会对猪肉价格的上涨改变自家餐桌的食品品种。

  对于笔者而言,猪肉的食用也是比较频繁的,但是由于最近猪肉的价格上涨很大也就很少购买猪肉食用了,也是以其他肉类取而代之。可见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于影响老百姓餐桌的范围相当之大。

  可以说猪肉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现如今猪肉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公斤24元左右,而在安徽省巢湖市更是达到了每公斤32元,相比于07年猪肉价格刚刚提升时的每公斤11元左右的价格,现如今已经上涨了将近三倍价格。这种价格走势势必会对老百姓的餐桌带来不小的压力。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的CPI6月份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6.4%。其中猪肉价格上涨高达57.1%,影响价格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难道真的是CPI中的P从中作祟么?

  那么政府应以何种对策来应对猪肉涨价的事态呢,可能最被老百姓认可的就是加薪了,这样可以帮助老百姓稍微缓解一下目前价格飞涨的压力,使他们的生活不用看猪的脸色。

  四大原因造成肉价上涨

  下月有望趋稳回落

  猪肉价格最近一直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猪肉价格居高不下?高企数月的猪肉价格能否“降温”?何时“降温”?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爱国教授表示,四个原因造成了猪肉价格上涨。

  首先是养殖成本上升,主要体现在玉米价格上涨和生猪饲养员工资上涨,总体来看饲养成本同期上涨了23%以上。

  第二个原因是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王爱国表示,2009年9月到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养殖户严重亏损,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导致能繁母猪下降比较快,整体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的生猪出栏。

  第三,受2010年冬季低温影响,部分地区仔猪成活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率。

  第四,生猪散养户退出加快也是造成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近期,农业部派出督导组赴四川、湖南等生猪大省调研并召集研讨。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巡视员王俊勋表示,生猪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预计后期将趋稳回落。

  王俊勋说,6月份四周的价格从周环比来看,最后一周出现回落,说明近期价格涨幅在趋缓。他预计今年的7、8月以后,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会逐步回落。

  王俊勋表示,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两个月增长,种猪销售上升,仔猪存栏连续5个月增长,生猪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可以保障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供应这些增长的生猪,正好是在下半年的8到10月份出栏,这些出栏会增加市场供应,在中秋国庆期间,生猪的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