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垃圾喂猪回流人们食物链

2018-12-16 12:40 来源:猪价格网

  餐厨垃圾,本该交给有资质的单位收运,却私下卖给了个人;本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却被一些人直接喂猪;本该资源化利用于工业,却一次次地回流餐桌。海口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日前取缔一个设在养猪场内的地沟油提炼窝点,再次敲响了餐厨垃圾管理的警钟。

  卫生专家指出,餐厨垃圾直接用来喂养生猪,将导致病原体通过猪肉传播,之后危害人们健康;包括地沟油的回流,这些餐厨垃圾的管理并未纳入卫生健康的轨道。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餐厨垃圾纷纷回流人们食物链

  餐饮服务单位产生的食物残余、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等废弃物,统称为餐厨垃圾。海口市农业局畜牧林业处处长姜秀丽说,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寄生虫,在猪体内存活繁殖后,可能通过食物链侵入人体,危害人们健康。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发布《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要求,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然而,记者在海口市城郊的养猪场调查发现,餐厨垃圾直接喂养生猪现象比比皆是。这个市环卫局副调研员莫怀忠说,全市每天产生300多吨餐厨垃圾,多被个人有偿收集,作为养猪的饲料,少部分用于提炼地沟油、泔水油。

  据调查,海口市以养猪为主的规模化养殖场有1326个,城郊地区生猪存栏两万多头。每天中午1点、晚上10点以后,这个市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后厨门前,总会驶来一辆辆满载塑料大桶的电动三轮车,将一桶桶散发着恶臭、没有经过任何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运往养殖场。餐厨垃圾被猪“享用”后,循环往复地进入人们食品链。

  海口市秀英区海秀镇永庄村是用餐厨垃圾养猪的“专业村”,几乎家家养猪,少则几百头,多则上千头。每个养殖场都垒着加热餐厨垃圾的大锅,周围无一例外垃圾成堆。记者在村口,时而可见装满餐厨垃圾的车辆进出。

  村民王圣锦养猪已有20个年头。在他家养猪场,记者看到,一口加热餐厨垃圾的大锅正冒着热气,锅里漂着一层厚厚的泔水油,油上落满苍蝇;锅灶旁放着几只盛餐厨垃圾的大桶,密密麻麻的幼蛆不断从桶内爬出,跌落到地面上。整个养猪场弥漫着泔水发酵后散发出的刺鼻酸臭味。这种场景在秀英区永兴镇永秀村,龙华区城西镇苍东村、丁村、高坡村等城郊村皆可看到。

  一位村民对记者说,用餐厨垃圾养猪的事儿司空见惯。养猪场每年都和酒店签订餐厨垃圾收购合同,每月付给酒店1000元,每天能拉回大约1000公斤餐厨废弃物。“把这些剩菜剩饭煮开,拌上少许玉米粒和木薯粉就是猪饲料了。”这位村民表示,如此喂猪上膘快,出栏的猪比单纯用饲料养的收购价每斤要高两毛钱。

  除了用于喂猪,还有一部分餐厨垃圾被不法分子收购,用于提炼地沟油。今年4月,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机关在海南省儋州市城郊那大镇北吉村,联合捣毁一个非法加工地沟油的窝点,现场查获24桶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地沟油,每桶约150公斤,两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据当事人交代,“炼油”进行了1个多月,第一批地沟油以每桶700元的价格售出。七个部门互相推诿职责

  为了加强对餐厨垃圾的监管,海南省政府办公厅2010年下发了87号文件,明确规定了环卫、城管等7个部门的监管职责,其中环卫部门负责对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单位进行监管;城管部门负责查处超标排放、对餐厨垃圾未实行密闭化运输;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餐厨垃圾中废弃食用油脂的监管等。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海口市卫生、城管、食品药品监管等7个部门在相关的监管环节互相推诿职责,导致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利用等乱象丛生。

  海口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陛佳说:“城管部门从没就餐厨垃圾组织过执法检查,因为不在其职责权限之内。”

  市卫生局负责人却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餐厨垃圾有监管之责。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负责人邢孔亮表示:“这应由环卫部门负责。”

  本应对餐厨垃圾收运车辆管理负有监管责任的海口市交警支队表示,对此根本无暇顾及。

  市环卫局负责人认为,餐厨垃圾管不好,关键是部门之间协作不力,形不成工作合力。莫怀忠说,海口市没有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没有相关的管理法规,仅靠环卫部门一家,对餐厨垃圾进行有效监管无从谈起。“整治餐厨垃圾乱象应该多部门参与,形成监管合力。”

  部门推诿之际,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利用形成了灰色的利益链。将这些垃圾出售给无任何合法手续的个人,每年非法获利万元左右。城郊养猪场为降低成本,不顾禁令纷纷使用餐厨垃圾喂猪。“相比猪饲料,喂餐馆的剩饭剩菜每头猪要多赚500元左右。”养殖户黄晓萍如是说。更为严重的是,监管缺失导致地沟油提炼加工“野火烧不尽”,大量回流餐桌。亟待建立食品安全屏障

  为了防止餐厨垃圾危害人们健康。业内人士建议,应该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将餐厨垃圾挡在人们的食品链之外,为群众竖起一道坚固的食品安全屏障。

  曾经侦办地沟油案件的儋州市公安局侦查大队队长周先涛认为,打击力度不够是餐厨垃圾问题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迫于社会压力,监管部门往往习惯于高强度地“管一阵”,然后又松懈下来,于是对餐厨垃圾的监管成为“猫捉老鼠”的游戏。

  海南省中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孝民说,有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责,说到底是部门利益在作怪,为此必须形成打击合力,将“悬空的”行政执法落到实处,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施耀忠认为,加强餐厨垃圾管理既要靠法律法规,还应落实市(县)长负责制,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有效的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机制,加快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进程。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将餐厨垃圾回收后,采取生物分解、转化燃料等形式实现工业化利用,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时评强调政府监管职责意义何在

  毒奶粉、地沟油、毒豇豆、瘦肉精……在经历了一系列公共食品安全事件之后,公众的情绪已经开始“谈食色变”。在染色馒头、毒豆芽、牛肉膏不断挑战公众底线的今天,人们不禁想问:到底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放心的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时至今日,我们再没有任何借口对食品安全事件置若罔闻,置国计民生于不顾。

  5月5日至13日,中央组织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李克强副总理研讨班上就强调,“今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在李克强副总理提到的具体措施中,其中一点就是要落实政府监管职责。监管是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在维护食品安全工作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就是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太低。如果监管部门对违法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相互推诿责任,或者“捂盖子”企图息事宁人,都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不仅如此,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公众身体健康问题也会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每一次食品问题发生的背后,几乎都缠绕着利益纠葛。唯利是图的企业显然没有“道德血液”在流淌。事实上,仅仅依靠道德层面的救赎无法拯救生产者追逐利益的天性。企业能够想到“公共利益”这个词固然是明智之举,但如果他们损害了公共利益,就需要职能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食品生产商与某些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的“合谋”,从而滋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毒瘤”。

  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涉案地某领导曾质问记者:“为什么你们要曝光瘦肉精?现在把我们累死了!”这句话听上去可笑,但笑过之后却是深深的悲哀。相信这位领导的看法代表了不少监管者的想法。只不过他大大方方说出来了,说出来还好,可怕的是还有更多“说不出的秘密”在暗箱操作。从之前曝出的危害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看到,几乎都是媒体披露的,真正监管部门主动发现的少之又少。若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看,法律足够健全,涉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也足够庞大,为什么不能主动发现、主动处理?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就是执行,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需要督促监管者充分调动积极性,让监管者从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盟中剥离出来。

  如今京沪等地都开始逐步推行将食品安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这便是打破监管“懒政思维”的重要举措。在过去的食品安全事件里,不少监管不力的官员本应负有责任,却并未因之被问责,而再次明确官员保证食品安全的职责,并将食品安全工作与官员自身利益相结合,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很多问题不是解决不了,而是惰于去解决。在食品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打破监管人员与违规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拯救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政府的公信力。

  正如李克强副总理讲话中说的一样,“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把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况和发生之初。对渎职失职行为要严肃责任追究,绝不允许在工作中推诿扯皮。改革和完善体制,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切实做到这些,食品安全的明天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