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生猪养殖户分散 猪肉安全从何破题

2018-12-16 12:16 来源:猪价格网

  “瘦肉精”事件,其波及面现在看来不大,但它折射了隐藏已久的猪肉安全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让瘦肉的价格远高于肥肉,瘦肉率自然成为最重视的指标。业内人士指出,要想提高瘦肉,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从遗传上改良猪种,养瘦型猪”,但目前中国大部分生猪由于分散养殖,缺乏科学饲养,把商品猪作为种猪繁殖,品种出现退化瘦肉率不高,于是,有些人就想到了“偏方”—瘦肉精,来改变活猪的瘦肉率,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

  这次的板子重重地打在了中国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身上。虽然当事者不至于出现类似三鹿那样的灭门之灾,但暴露的决非一家企业的问题。在猪肉制品安全问题上,监管部门再次陷入尴尬。央视315曝光片段中那个收钱就给耳标的国家检疫人员,一定会受到处罚,或许相关监管部门的领导也会被追究责任,但如果行业环境不变,监管体系不变,镜头之外的猪肉质量安全问题永远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这并不是假想,而是记者采访到的几位资深业内人士共同的担心。那么,眼下的监管流程究竟是什么样?为何难以控制瘦肉精的泛滥?几位业内人士为我们梳理了从饲料、养殖、加工到销售整个产业链上涉及的主要监管形式和问题。

  首先,饲料质量把控。一家新饲料厂必须在当地饲料工业办公室备案,该办公室归各省农业厅管理。而饲料质量则由另外的部门负责抽查—质量监督局。根据该饲料的销售范围,又涉及不同省、市、县的相关机构。抽查时,主要涉及蛋白质指标等常规检测,有时也会涉及瘦肉精检测。但即便检测出问题,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小。

  接下来是养殖环节,主要由动物检验检疫部门监督检查。但问题是,中国养猪分散,上规模的猪场少,动检部门无法保障充足的人力。即便检测出问题,养殖户也很可能把问题推给饲料销售商,从而免受重罚,而饲料厂家如果是外地的,则不在当地动检部门管辖范围内,很难追究其责任,最终大多不了了之。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另一个环节,中间商,俗称“猪贩子”。这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群体,作用巨大。他们是信息闭塞的农户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并起到为农民提前垫资的作用,赚的差价其实就是垫资的利息。但问题是,他们很难监督,而很多养殖户就是跟着他们学会了添加瘦肉精。即便企业发现了问题,只能停止进货,可无权处罚。

  于是,饲料厂、养殖户、中间商,掺杂着各种动机,最终把含有瘦肉精的生猪送到了屠宰加工企业的收货大厅里。

  很显然,从养殖户到加工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能否流入市场。只要这一关过了,后面就几乎一路绿灯。在加工环节,动检部门虽然也会参与抽检,但他们检查的重点是猪是否健康,有无传染病,例如是否是米猪肉等,瘦肉精检测则很少涉及。

  其实,这个环节原则上并不好过。比如双汇选择养殖户时,会关注资质。如果是规模养殖场,要看有无规范的管理制度,还要看用药记录,但这些都只是测评的一部分,且容易做手脚。最重要的还是对猪的检验。目前发生的问题,在检测这个环节暴露无遗。

  于是,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便顺利流通到市场上。在流通环节上,工商管理部门和动检部门都会进行检测,但事实上,他们主要查的是市场上的肉有没有检疫证、合格证。

  几个环节下来,涉及的监督机构众多,谁都说了算,谁又都不承担主要责任。尤其是中间商环节出现监管空白。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自然能畅通无阻地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

  除了责任不明,一些监督机构也存在执行困难、执行不力的问题。国家2002年就禁止销售瘦肉精,之后虽然屡屡出现瘦肉精,却很少有人因此获罪。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因为人食用瘦肉精后主要是中毒症状,导致死亡的案例少,且由于人吃猪肉的量有限,通常是个缓慢的过程,所以受害者常常拿不出证据。这是和三聚氰胺事件最大的不同之处。即使国家监督部门检测出瘦肉精,也很难找出受害者提出公诉。

  另一个问题是,监督部门是块块管理,总的管理机构只能起到指导作用,下面各省、市、县的分级管理机构和当地政府联系紧密,人员工资、福利也由当地财政划拨,主要来源于当地企业的纳税,这便客观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影响监督执法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中国的猪肉产业非常混乱,比奶业乱得多,农业部管理起来可谓千头万绪。”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最大的监管难题在于,中国生猪养殖处于转型期,极度分散、规模不大。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检验成本都很高。企业还要承受来自下游零售商的压力。一家大型猪肉加工企业高管告诉记者,由于终端商超市压低进货价,好猪肉卖不出应有的溢价,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在检测环节,常常投入不足。于是,恶性竞争难以避免,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当坏人的成本太低,当好人的成本太高。”该人士说。

  眼下,究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有人提出,“九龙治水”能否变成“一龙治水”,国家能否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对猪肉安全专项管理。也有人建议,相关国家监管机构能否由块块管理变为条条管理,从而避免与地方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如今,双汇也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检集团),帮助其做检验工作。中检集团工业消费品部经理李超对记者表示,中检集团的一大优势是其检验机构在全国分布较广,能够实现服务的一致性。他举例说,中检的检测人员会扮成消费者,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提取商品样本,送到实验室检验,并把最终结果传递给客户。

  不过,旁观者亦有担心,企业和检测机构如果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就很难保证检测的公信力。因此,独立公正的政府监管仍是最后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