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元旦、春节等节日到来 秋冬季猪价上升空间很大

2018-12-16 11:44 来源:猪价格网

  近年来,生猪养殖户增多,生猪收购价极不稳定,跌多涨少,但饲料价格却持续上涨,目前饲料中所需的包谷、麦麸等都只涨不跌,按比例配成的成品饲料也逐年上涨,再加上人工成本也在增加,在饲养成本增加的背景下,生猪出栏却经常遭遇不稳定的“猪周期”。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尤其是今年5月,我市的生猪价格低至5.5元/斤,然而生猪成本价几乎都要7.5元/斤,已经可以出栏的生猪,养殖户只得忍痛出栏抛售,在这波行情中,许多散养户赔惨了。从7月开始,猪价开始慢慢反弹,逐渐从亏本期进入盈亏平衡与盈利期,熬过这波行情后的养殖户也逐渐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对于过去几月的生猪价格变化,养猪户依然心有余悸。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遭遇“猪周期“的怪圈时,选择退出的几乎是散养户,养殖大户根据市场情况积极应对,因而并未遭受太大损失,且极少选择退出养猪业。究其原因,在生猪养猪业中,养殖户间相互竞争,散养户规模小,缺乏抵御“猪周期”的能力,因难敌市场风险而选择退市。

  虽说都是养猪户,遭遇“猪怪圈”时,养猪大户老梁却与陆斌的应对招式不同。“上半年养了200多头猪,但价格太低不敢卖。有近80头猪本来是6月份要出栏的,硬是多养了1个多月,等到7月底价格升上来一点才卖出去,既没赚钱也没亏本。”老梁说,他在8月底补栏近100头,为春节的猪市行情做准备。

  分析其原因,行家老梁告诉记者,生猪养殖户普遍只能通过中间商、猪贩子来获取市场信息,或凭个人经验对市场进行判断,价格对生猪供需情况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当“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时,很容易因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决策失误、遭受损失。所以在市场价格不稳定,大起大落时,许多散养户只能被淘汰出局。

  此外,散养户缺乏专业养殖管理技术,疫情防控基础脆弱,导致养殖成本比规模化饲养的成本大,在竞争中没有优势,这也是散养户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原因。

  为什么猪价出现旺季不旺?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几年规模化养猪兴起,占了市场的70%以上,供应均匀,但需求量却是季节性波动,供需失衡引发价格忽高忽低。

  “农忙、中秋、十一、春节前,都是猪肉消费旺季,规模化养猪出货均匀,碰到需求旺盛价格高,反之就低”,该负责人推测,去年12月中旬后反常地一路下跌,出现罕见的旺季不旺现象,可能与养猪大户们摸清规律后集中供应有关。

  “经过这几年的价格起伏,大家都认为春节前价格一定会上涨,而且去年下半年价格也在回暖,就不约而同地把猪压到12月后出手,造成供大于求适得其反。”他表示价格变动表面上有时间规律,但实质受供需影响,供大于求,旺季也就变淡季了,因此出现了所谓的“猪周期”怪圈。

  “生猪养殖户,要理性看待猪价‘过山车’现象,如果生猪价格高时就盲目多养,一旦价格下滑,就转手改行,这样养猪肯定挣不到钱。”该市畜牧局生产科教科相关负责人说,规模化饲养,养殖户以养猪为主业,不会随意退出市场,可增强抵御“猪周期”的能力。同时,规模养殖生猪,便于集中购买生产物资,增加养殖技术,从而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

  遭遇生猪价格“过山车”现象时,生猪养殖户应合理应对,该相关负责人说:“在生猪价格进入低谷期时,养殖户应合理调整养殖结构,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生猪死亡率、控制各个生产环节成本,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此外,通过购买育肥猪保险提供补偿保障,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据悉,今年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关于育肥猪保险有新变化,育肥猪每头保费规模化28元,散养户35元,保险金额由每头500元提高到700元。

  据该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预测,进入秋季后,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市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渐渐增加,并且此后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日的到来该市秋冬季生猪价格上升空间很大,生猪市场将迎来“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