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科技 >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1-01-29 09:06 来源:互联网

  农业气候是指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密切有关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分等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子,也包括旱、涝、霜冻、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也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和趋势

  近40年来,中国气候存在着变暖变干的总趋势,特别是北方,除了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部分地区外,东部农业区的降水持续减少。如果今后气候仍按上述趋势继续发展,将对中国农业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气候变化不会动摇我国粮食的自我供应能力,但却增加了我国达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对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和技术管理的要求都将更高,农业额外投入将会增加。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作物产量的影响,需要建立农作物和气候因子相联系的农作物生长模型。目前评价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最常用的模型为DSSAT-CERES模型,模型需要的资料有作物生长农艺性状参数、田间管理资料、土壤资料、遗传参数和逐日天气资料。但对这些因子的未来变化还缺乏足够的研究证据。

  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气候变暖会由于生长期延长而使得作物的产量提高,但气候变暖后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主要作物的生长期会普遍缩短,这会对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有负作用。同时,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降水变化的制约,如果降水不能相应增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这样人类人均需求的粮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极端气候条件,比如干旱、风暴、热浪、霜冻等,气候变化对这些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影响情况尚知之甚少,这些方面的影响程度尚难确切估计。

  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据统计,我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20~25%。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害的分布区发生变化。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延长,使害虫的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气候变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影响

  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将增加约4%,释放期将缩短3.6天。因此,要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左右。气候变暖也将改变农药的施用,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各种病虫害出现的范围扩大,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将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

  总结:农业生产是典型的自然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最终的影响评价应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因为相同的自然变化过程会在不同经济水平的社会产生不同结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影响十分重要。